不斷“跟進”的關係

五月16, 2010 at 8:15 下午 發表留言

‧講師︰陳招玲老師〈講師為玉山神學院神學研究所三年級學生;玉山神學院紀念主日〉
‧經文:利廿六:1~13

~~前言~~
主內兄姐大家平安!去年因為八八水災帶來的災害,讓原本居住在那瑪夏鄉的布農族人,不得不暫時離開家鄉,接受政府的安置。神學院為了持續關心他們在安置中心的生活以及他們受創的心靈,特別開了一門課叫「創傷敘事治療」。課程的安排讓老師和同學們有幾次機會到高雄安置中心去與那瑪夏鄉的弟兄姊妹們一起參與禮拜,會後也安排與他們交談的時間,傾聽他們逃離災難的經驗,在敘述的這個過程中陪伴他們走過哀傷。
   
當中有一位姊妹這樣說:「雖然我們甚麼都沒有了,在這裡白吃、白住,但是我們不能讓人看不起,因為在營區照顧我們的人都是非基督徒,牧師一直提醒我們在生活上要做見證,不要在公眾場所喝酒,很丟布農族的臉。」這樣的態度是看重自己的身份,也是認同他們所敬拜的上帝。安置中心的生活步調是緩慢的,表面上他們看起來無所事事,但是在安靜中他們心裡是充滿感恩。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沒有因為環境的改變而停止聚會或變得懶散,在生活上謹守做一個基督徒的本份,這是他們離開家鄉繼續與上帝保持關係的表現。
   
透過這位姊妹的分享,對於我們要如何建立不斷跟進的關係,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是一個關鍵,它要和你跟我以及現代的人說話。

~~本論~~
一、遵守上主的誡命──不可拜偶像:
經文的第1節說:「上主說:『你們不可造偶像;你們不可豎立人像、石柱,或雕刻的石頭作為敬拜的對象。我是上主─你們的上帝。』」(現修本)合和本聖經稱這些敬拜的對象是虛無的神像,而香港呂振中版本在旁註更說明偶像是「無用之物」的意思。這是一個警告,除了是對當時的以色列人說,同時也是提醒我們現代人,避免凡是從人的意念想出來的各種形像,將這些沒有實質的東西,當作是一種上帝同在的象徵。
   
古代近東的獻祭儀式,目的是要占卜預知未來,這種獻祭的出發點只講求自我的方便,跟所敬拜的對象沒有所謂的責任關係。也就是說,人需要甚麼,就選擇拜甚麼樣神。在那樣的情境當中,上帝自我揭露,親自從埃及帶領以色列人離開為奴的生活,也親自在他們當中教導獻祭的生活。主要是將他們在埃及所看到的、所思想的,以及他們的生活習慣調整過來,讓以色列人回到規律的生活秩序裡面,並且經驗上帝的同在,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
   
上述這樣的教導方式,是不是也可以說和我們現今的生活和教會生活有雷同之處。無論是週間聚會、主日禮拜、各團契的時間、家庭生活、或者在工作場所,我們都是在學習順服上帝的教導。這裡所謂規律的生活,並不是指一個人的生活習慣,而是說在生活變動當中,如何不斷跟進與上帝的關係,例如:因為換工作的緣故,你要上大夜班,或著工作的地點更遠了,還有可能是家裡多了一個成員,本來是單薪家庭,為了因應家庭的需要夫妻都要外出工作,諸如這樣的改變。
   
各位兄姐,我們應如何調整自己,繼續在生活上謹守信仰的堅持,而不是因此阻礙了我們跟上帝之間的關係,惟有我們相信上帝在生活各個層面上掌權,並且願意委身在「我是上主,你們的上帝」的信仰確認中,我們的生活應該如同耶穌所說的:「上帝是靈,敬拜祂的人必須以心靈和真誠敬拜。」(約四:24)。
   
這是跟敬拜對象的態度有關係,如果你認識你所敬拜的上帝,自然就會表現出你敬畏上帝的態度,會延伸到對人、對事的責任感,而決定了你跟上帝之間的關係。就如經文3~5節說:「如果你們遵守我的法律,實行我的誡命,我要按時降雨給你們,使土地出產五榖,果樹結出果實。你們要不斷地收割五榖,一直到葡萄成熟的時候;你們要不斷地摘葡萄,一直到播種的時候。你們會有充足的糧食,將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樂業。」這是上帝的主權,親自同在的安全感,是很有把握,沒有身心靈的恐懼,能完全經歷的一份祝福。

二、實行──守安息日:
經文說:「你們要守安息日,尊重我的聖所。我是上主。」(2節)其中「安息」一詞源自希伯來文的動詞,意思是「休息」特別是指勞動。「聖所」是指上帝同在的象徵,說明上帝要人具體表示對祂的尊敬,承認上帝在時間上的主權。安息日是「創造天地的目的」,是為人而設立的一個日子,因此人、土地及所有受造物都要得到安息。
   
所以,「休息」不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們有六天的時間可以工作,享受從工作中得到的祝福,好比經濟的穩定、有安穩的生活、子女受到很好的教育等。但是我們人卻不懂得感恩,一到六日想征服世界,第七日又想支配自己,都不願意安靜下來思想上帝的恩典,以至於我們的生活秩序和空間都脫序了!
   
台灣這幾年經歷了大自然反撲的力量,讓人震驚地感受到每次的風災似乎就要吞沒整個台灣的土地。我們的政府不但沒有為受創的人給予適當安慰與安置,反而趁災民驚魂未定之下,以永久屋的政策,又二次剝奪他們的土地。果農辛苦栽培的果樹,一夜之間枯萎,產不出果子,叫人欲哭無淚。為什麼我們的政府無法貼切地處理每一件事情,而都是用急就章的方式解決問題,不用心去感受人民的心痛。
   
面對經濟的問題,人民「休息」是因為失業率節節上升,造成家庭失和,在三餐得不到溫飽之下,父母帶子女燒炭自殺的事件頻頻傳出。政府還為了宣傳ECFA縮編社會福利,政府不是不知道這些社會問題。問題在決策者無法體會跟土地連結的情感,也就是說,他沒有認同這塊土地的時候,也就無法感受人民的痛。莫怪這兩年來政府的政策跟人民的需要是脫節的,ECFA就是最好的例子。
   
各位兄姐,安息日是指整個自然界,包括宇宙、地球生態、甚至人都要得到上帝的眷顧,讓受制於一切不公平的勞力、政治壓迫、心靈的恐懼得到解放。安息日的禮拜不是僅止於禮拜堂的敬拜,上帝是個靈,是聖潔的,所以信仰的表現是在乎於實際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絕對不是單指各人在宗教上的聖潔或安息。
   
在一個民主國家裡,當政府不再聽見人民聲音的時候,公投和走上街頭是直接表達人民聲音的一種方式。我們有責任為國家的主權說話,有責任為柔腸寸斷的土地申冤,更有責任為不公平的社會制度為人民說話。我們若專一愛上帝並遵守「愛人如己」的誡命,台灣也要經驗上帝在我們中間行走的平安,可以高枕無憂(6節)。
   
換句話說,當一個國家有自主權的時候,任何想併吞我們的勢力已經不再是一個威脅,因為上帝說祂要與我們同在,作我們的上帝,我們要作祂的子民〈12節〉,並且使我們能昂首挺胸地做一個台灣人。

三、建立信實的關係──是永續的祝福:
經文說:「我要堅守與你們訂立的約………我要與你們同在,作你們的上帝;你們要做我的子民………使你們不再作奴隸。」(9、12、13節)
   
時間就是金錢,這是現代人對時間的概念。把握時間這句話,無形中影響我們的思想,成為我們生活的步調。然而,時間真的是金錢嗎?其實,它所要表達的不是時間本身,而是造成全球資源耗盡最大的惡魔,這個惡魔就是人類的貪婪。
   
公元1750年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改變了人類從農業到工業的生活型態,雖然人在工作中得到飽足,但是生活空間嚴重受到污染。公元1980~2009年,氣溫一路飆升,超越了大自然的運作,影響天氣的轉變。近幾年來,在全球發生的自然災害,讓人意識到人定勝天的想法,是生態的風險,是人生存的威脅。公元2009年,聯合國舉行跨部會,為了全球減碳的議題在哥本哈根召開會議,其中因為各個國家的利益衝突,最後沒有達成協議,在會中所聽取的只是一些小國即將面臨滅亡的報告。
   
的確,沒有一個國家或個人可以因為經濟發展而剝奪人生存的自由,或決定一個國家的存亡,因為人可以繼續生存的原因,在於上帝始終以愛堅守祂對人類的約。「約」是上帝對人永不改變的信實,倘若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沒有公義的承諾,無論大國或小國終必面臨生態的浩劫。唯有人與上帝、國家與國家之間建立信實的關係,並遵守安息日的誡命,人類才能夠脫離「時間就是金錢」的奴隸,經歷永續是上帝的祝福。國家與國家之間不再有戰爭,使我們的子子孫孫可以繼續經歷上帝在歷史中的作為。

~~結論~~
列位兄姐,誠如前言那一位姊妹所說的,什麼都沒有了,但是仍然認同所敬畏的上帝,堅守作基督徒的本份。因此,要如何與上帝保持合宜的關係,先決條件就是遵守律法,順服上帝的教導,並且委身完全的信靠。這不斷跟進的關係,乃是信仰確認的告白:「上帝是我們的上帝,我們是祂的子民」。
   
總之,在我們所處的環境當中,要跟進耶穌將自己獻身作為活祭的一個獻祭生活,而且要不斷紀念主復活的安息日。因為它是上帝與受壓迫者同在的記號,也是生命解放的自由。因此,這也是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長期以來關心社會,促進多元共榮,落實上帝公義的信仰目標,也是你我共同努力的目標。

Entry filed under: 主日講章. Tags: , , , , , , , , , , , , .

認識安息日會(下) 馬可福音的簡介(8):馬可福音寫作的特色(下)

發表留言

Trackback this post  |  Subscribe to the comments via RSS Feed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