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十月, 2007

互敬、互養、互愛的教會生活

講師︰林文良牧師 經文:帖前五:12~15

本主日是普世主日學奉獻主日,對於在教會裡所有從事宗教教育者,尤其是主日學老師,我們要時時用感謝之心,向他們的職務及對下一代之靈命的付出表達敬意。蘇格蘭籍神學家與宗改家約翰‧諾克斯(John Knox, 1514-1572A.D.,主後1536年受按立為主教)說過一句名言:「既然清楚上主定意讓祂世上的教會經由人、而不是經由天使來教導,因此我們必須致意這世代的兒童及青少年的德行教育及敬虔的教養。」宗教教育者需要各位的鼓勵,而不是批評。

帖前、帖後是保羅最早期寫的書信,帖撒羅尼迦是馬其頓省的首都,這間外邦的教會對所領受的耶穌基督充滿愛,熱心追求道理。可是,帖撒羅尼迦教會正困擾於一個信仰問題──耶穌去要快快再來,許多人已不堪等候、不耐主的延遲,心裡紛紛發出疑問:「到底還要等多久?這樣繼續工作下去有啥益處?終末的盼望是否將成為泡影?」

保羅寫信給他們的目的為要修正他們的信仰,保羅肯定耶穌終必快快來到,可是在祂還沒來到之前,信徒仍要活出永生的盼望,時刻警醒察覺主的再來,光問終末何時來到沒什麼意義,要有死後必永遠跟主在一起的確信(四:17)。最要緊的是保羅提醒他們在生活中要彼此相愛。

盼望使徒保羅在主後50~51年間對帖撒羅尼迦教會勸勉的話語,也成為我們教會眾信徒信仰生活的準則。那麼,保羅要我們過什麼樣的教會生活呢?

一、過互敬的教會生活

帖撒羅尼迦教會是一間極年輕的教會,相信在他們當中牧養的傳道人,無論在信仰經歷、牧會資歷或靈命歷練上,都遠不如使徒保羅。

不過,保羅卻勸勉該教會眾信徒要因著傳道人忠心的事奉,以愛心及尊敬去對待他們,而且也要彼此和睦相處。

上禮拜三我到神學院去帶靈性小組,我們那一組有一位年紀比較大的組員,在教會當過長老才來讀神學院的。下課後,我趨前和他聊天,我問他:「以後你要牧會嗎?」他點頭示意,他說:「可是年紀比較大了,再牧會也沒幾年!」我告訴他說:「你在社會上的歷練就是你牧會的資歷,年紀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你忠心牧養主的教會!」他又點點頭示意。各位,無論是多年輕沒經驗的傳道人,只要他忠心服事主、忠心牧養教會,都會得到眾信徒的敬重。

台灣教會有一個很有趣的牧會生態,大多在鄉村型態牧會的年輕傳道人,大概傳道師牧個兩三年,得到牧師資格之後,就往都市型態的教會發展,以致於鄉村型態的教會一直在換傳道人。各位都知道一間不斷換傳道人的教會,就無法穩定發展。還記得保羅對傳道人的勸勉:「別讓人小看你年輕,無論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和純潔各方面,都要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無論是年輕、中年或年長的教牧同工,凡事都要潔身自愛、以身作則、配受敬重。

鄺美雲唱了一首國語歌曲:「容易受傷的女人」。我是男人,知道男人也和女人一樣容易受傷,但是有時教會信徒很難接受牧者也是容易受傷的一群。今天教牧傳道人的角色也許跟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轉變,但傳道人基本上的召命是沒有改變的,台灣教會眾信徒也應當學習因傳道人的忠心事奉而敬重他們。

二、過互養的教會生活

帖撒羅尼迦教會當代的信徒,在靈性上及信心上都有很大的需求,保羅特別提到三種人:(1)懶惰的人;(2)灰心的人;(3)軟弱的人。可能是受到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有一些人遊手好閒(台語:欲吃不討賺)、不安份守己、依賴他人(四:4~12);另有一些人不清楚主再來的教訓,毫無信心(四:13~五:11);還有一些人要不是他們的身體軟弱,就是他們的心靈軟弱(五:23~24)。

有一次,有一位牧師娘(我神學院同班同學的太太)說道:「有哪一間教會沒問題的,我們就過去牧會!」事實上,世上沒有哪一間教會是沒問題的,因為教會也是罪人的群體,教會裡也充滿軟弱的肢體。保羅也同樣在帖撒羅尼迦這個信仰共同體裡面認出不同類型身心靈軟弱的肢體───有信心軟弱、靈命不成熟的肢體;有帶著心靈受創傷的肢體;有身體殘疾連帶信心也軟弱的肢體;有自我炫耀、目中無人的肢體;有永遠遭冷落的邊緣肢體;有婚姻家庭破碎保持防備他人的肢體。

保羅在這樣的群體當中提出呼籲,要按著教會群體不同的需要互相牧養───對於成天遊手好閒、好逸惡勞的肢體,要警戒他們、教導他們;對於失去信心軟弱的肢體,要鼓舞安慰他們;對於身心靈軟弱的肢體,要關懷扶助他們。14節所說的「安慰」、「扶持」的原意是「求…在身旁」(猶如住耶穌所教導八福的第二福的「安慰」的意思)。當全教會的肢體都看見彼此的需要而站在對方的身旁予以協助、扶持、安慰的時候,便成全了相互牧養的使命。

今天,對於教會裡有一些帶著心靈受創傷恐懼的肢體,我們也要依靠聖靈的醫治撫平他們的創傷,重建他們生存的意義及價值。ㄧ個只有受傷得醫治的人,才得以成為服事人的人。對於後現代人而言,他們仍盼望在教會裡尋求得歸屬感,因此,互相牧養的教會生活亟待建立!

三、過互愛的教會生活

保羅時代的社會以及今天的台灣社會都是一樣的,待人處事的原則是以惡報惡、無惡不報,保羅在結尾處反倒強調不要如此,而要以善報惡,對眾人更要有忍耐之心。保羅勉勵眾信徒:「願主使你們有彼此相愛和愛人類的心,並且日益增長,正像我們熱切地愛你們一樣。」(三:12);「關於彼此相愛的事,我用不著寫信跟你們討論,上帝已經教導你們怎樣彼此相愛。」(四:9)

基督教的記號就是愛,基督徒的標記就是要彼此相愛。今日台灣的政治處境仍然不穩定,國家前途不明;台灣社會利益薰心、一味功利主義;台灣人的個性不可否認仍唯我獨尊、獨善其身、自掃門前雪。基督教會在這樣的境遇當中更要站立穩固,基督徒彼此之間務要互相接納,彼此包容、彼此相愛。正如保羅對我們的勸勉:「祂會使你們心志堅定,在我們的主耶穌和祂的信徒們來臨的時候,能夠在我們的父上帝面前聖潔,沒有缺點。」(三:13)。

請各位注意,帖撒羅尼迦教會所提供這種互相敬重、互相牧養、彼此相愛的教會生活模式,是聖經歷久彌新的教導與實踐,更是現代基督徒的我們所必須要努力實踐的目標。

十月28, 2007 at 8:56 下午 發表留言

Older Posts


訂閱